學習一門一派拳藝,若能掌握其核心精隨,則將如虎添翼,否則事倍功半,甚而徒勞無功。

    先師父  潘詠周拜別  先師爺  陳發科時,謹受訓勉之十六個字:「虛實分清,上下相隨,全身鬆淨,內外相合」,可謂我門十七代傳給十八代之精隨。而在我跟隨  先師父十六年間親身感受其有所成就。不外具足:一、苦練摸索,至豁然開朗 二、教學相長,精進不已 三、自然天成,而慧神自發 四、謙懷包容並終身行持四大精神。此可謂我門十八代傳至十九代之要旨〈日後將為文另外詳述〉僅供大家研習參考。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太極拳的嚮往,是到台北念成功高中時逐漸萌芽的。平時周末常到重慶南路逛書店,無意間看到一本有關太極拳的書,其中有一段大概是這麼描述的:「一位太極高手在池塘邊釣魚,有一人突從身後飛撲襲擊,只見高手稍一彎腰,頭也不回,那人已跌入水中....』,就是這一段,心中起了一連串的畫面,使我對太極拳能有這麼神妙的境界動了心,當時就發願,日後,一定要學學太極拳一探究竟。

        我有幸在高中社團跟沈茂惠老師學少林,大一社團跟詹德勝老師學螳螂,兩位武術界前輩都修練有得,奈何我當時練得不起勁,現在也忘得一乾二淨,心中無限慚愧對不起二老,日後在太極拳國際賽場中得見沈老師受邀現場表演套路及在推手比賽中適逢詹老師比賽推手,但都不敢前去請安,總是自覺心虛。淡江之太極拳社教的是楊氏,指導老師修養也是很好,但不知為何,總提不起追隨的興致。直到蔣師兄引我拜見潘老師,在不知不覺之中,喜歡練拳的甘與苦,喜歡親近老人家,心中無負擔,常覺溫暖在胸中,或許這就是"緣"。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面

       第一次由啟蒙師兄蔣大鵬帶我去拜見先師父    潘詠周先生,令我與陳氏太極拳結了終生之緣,雖已事隔三十多年,但記憶猶新。

       那是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初,那時我就讀淡江大學土木系二年級,師兄是物理系四年級,我們因住在校外同一間私人大宅院而認識。我依稀記得那時學校已開學好一陣子,因為師兄光教我一式"金剛搗碓",已經"搗"了不少日子(搞不好已搗過一千遍),因為那時的陣痛(被操的感覺)至今未忘,還好忍了過去,而今回想,還真要感謝師兄因為"它"讓我知道練拳是要"那麼操"的,不是隨便玩玩的,還好我從小就是運動選手,已經操習慣了。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生兩儀,取兩儀這個名稱是因練太極拳而來。    先師傅潘詠周先生是懷有陳氏太極拳藝來台的第一代開山祖師,我們師兄弟算是在台第二代,所以取個"兩"字。另陳氏太極拳之發源地陳家溝有"文修堂"及"兩儀堂",所以取"兩儀"以顯源頭,並含不忘本之意。

       網路上教導陳家拳的版頁如天上繁星,我的版頁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而已,非常渺小,雖然我已練拳過了三十三個年頭,教拳也已二十年,但於陳氏博大精深的拳學也只是略知一二,學堂的規模不大,也不想搞得很大,所以就取"兩儀小學堂"為名,以感恩先師的教誨,而冀對陳氏拳藝有興趣的諸君奉獻綿薄的練拳心得與教學相長的經驗。

       日後我將抽空以影音或文字表達心得及經驗,但可能因為我的時間及版頁能提供的容量有限,所以只能不定期的更動內容,各位若有興趣,每周至少上網兩次,以免錯過一些版面。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手機電話:0975131817

家電:04-26331817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