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高深莫測,不是那麼輕易的就可得其精要,不過如能堅定信念、練法得當、一門深入、長時修練,人人都能開花結果。在此提出一些經驗歷程,期使後進早日脫離苦海、心得其樂。

我謹遵 先師之理念及教誨,〝練之於自然、得之於自然〞,在不經意之間,自然走過了一些旅程。

其一,腰動:

我們從第一天跟在老師身後學習每一個動作開始,到感覺腰會動了,應該不須要太長的時間,這時可稱之為〝初動〞,此時腰動若有若無、時動時不動,尚不穩定,未趨成熟、未臻常態,此處說的腰動,以趨於穩定成熟為準,用功勤練者約需三至五年,不用功者需時更久,自不待言。

我們剛學完一套拳,仍有諸多不順暢、不協調的地方,必經數年的努力,慢慢進步、稍成氣候,逐具腰會動,且漸具〝主宰〞上身運行的功能,此時我們的肌肉不再那麼緊張、僵硬,操演套路不再那麼用力、笨拙,初步體驗了一點鬆跟柔,我們也開始不再那麼苦悶,開始有點樂趣。

此刻我們從演練者可看出〝手柔〞及〝腰活〞,乃至人體中心(丹田)雛型的建立,至此我們對太極拳的內涵可謂〝有感〞。

 

其二,生根:

在前段腰動的狀態中,努力個三五年,上身的濁力慢慢減少,心氣逐年下降,有一天我們將感受到,腳底變重變沉了,打起拳來穩重紮實,漸得〝脚踏實地〞的安定及喜悅。這種脚踏實絶非用力,而是鬆沉的厚重,這種喜悅不是外來的,而是由內而起的,此時我們因踏實而得到初步的〝心定〞。

達此階段,我們已過了〝鬆腰、落胯〞的關卡,這也代表著我們已作到了〝空胸、鬆腹、氣沉丹田〞此時我們也感受到丹田下方的閘門洞開,分成兩股,從大腿的內側下達足底,一段時日,我們會有脚底發熱的情形,再過一些日子,才又恢復常態,這些現象都是我們練拳累積到相當的功力時,能實際自然產生而感受到的,它與〝以意導氣〞不同,它是在非意識作用下,水到渠成的產物。

此刻,從練者的肢體表現中,看出其脚掌不會像船一般翻來覆去,膝蓋也不會左右晃動,身軀也不會搖擺不定,整個身型看起來更加穩定,可謂已俱〝動中有定〞的內涵。我們與人搭起手來,下盤更穩、手更輕柔,也較不會〝手動〞,而是腰胯動,且動之有據(根),至此〝沾、黏、連、隨〞才開始起作用,圓圈也才開始成型,〝掤勁〞也變得沒那麼生硬不具彈性。

其三,串起:

經過前述兩個階段,從大自然環境而言,我們已蒙受地心引力的感召,安心的將自身交給大地,從另一層面來講,我們已懂得捨棄自以為用勁的不當用力的那種執著,打開心門,開始接納、承受外來的一切,包括對手施與的外力,以及自身體重的壓力,(此處在前面提及的落胯相當重要,胯會落之後,拳架要不斷的演練使它變成〝活〞胯,而非〝死〞胯,胯活了才會啟動上、下溝通的機制。從上將體重經胯往下傳,從下將反作用力經胯往上傳,這在本段要講的串起,才起〝力學〞上的實質作用)。在此之前我們對此兩種力量都是以抗拒、對立的狀態去處理,雖然心裡面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害怕、不可抵抗,但總是在狀況發生的當下忘得一乾二淨。

在承受、捨棄一段時日之後,上身的雜質慢慢往下沉積,有朝一日,有個訊息到來,讓我們感受到有某種能量像溫度計的水銀柱在往上頂、向上衝,順著脊骨、背部往上達于頭頂,同時也旁及兩手未梢(手指),就這樣約莫又練過了一萬趟,方至成熟穩固。至此,我們才稱得上完成〝串起〞的階段性任務,此刻我們將真正體會到〝立身中正〞的義趣。

圓成第三階段,可也練到了所謂〝節節貫串、一氣貫通、上下相隨〞的實質境界,因為你已從上而下,又從下而上的來回走了一圈,內在更為暢通,上下肢體更加協調,從走架過程可以看得出定(生根)中有動(串起)的跡象,而且可從〝直立式抖桿〞中明確測驗出貫串彈抖的成熟度。

此時我們已達到了〝懂勁〞的階層,在太極〝圓〞的層面,我們已練就了〝中圈〞的火候,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會〝發勁〞,而且是一種具有彈性特質的好勁。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個真正的〝武者〞,應立志往此一目標邁進,不可輕言放棄、改變初衷,才不致到老〝空留遺恨〞。

完成了第三階段,我們於拳架大致上已練過了三萬趟,於太極拳的修業已達六十分,已可領到畢業證書,因為我們已到所謂〝成手(小成)〞,〝懂勁〞的境地。我們懂得自己的缺點,懂得朝什麼方向走,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拳勢,懂得陰陽、剛柔、虛實、懂得掤履擠按踩挒肘靠懂得什麼是內勁、什麼是外勁,也懂得用勁,懂得纒絲…….,不只是腦懂,而且是身懂,並在實際與人接手時的靈活運用有相當的水平。

其四,內斂:

至此若各種條件許可的話,當再繼續練下去。

在前段串起的過程中,對於脊背已稍留痕跡,略有印象,當我們拳架持續練下來時,我們身體的另一個縱向的中心,將逐漸成型,這景象有些類似龍捲風有個無形的中心,它是由周邊的氣流、溫差,不斷運作旋轉而成。這正是我們陳氏太極拳的纒絲勁形成的方式。它是不斷的經由肢體鍛鍊、螺旋、纒轉,長期累積的成果。

此時練拳者,無意間在從事一種精密加工的程序,不斷的精練、不停的壓密(此時我們二套砲捶要多練,因為套路中不斷的翻轉身軀,有助於催化中軸的成型,並強化其質量)。

一段時日後,所謂的〝太極圈逐潮縮小,慢慢半徑變小,形成所謂的小圈,於此修練者會明顯感覺到週遭外圍,有向內凝聚的現象產生(包括左右兩手的質與能自然的或輕輕的以輕一點點意念,即可歛入脊骨)於此狀態再練一些時日,我們將感受到那條〝中軸,日益茁壯,質能不斷的提升,甚而覺得它會發光、發亮,不但覺得它會往外〝透出,而且還可以向內〝收攝,直到有一天當我們與人搭手時,隱約可以〝吸人的情形發生,而且越來越明顯時,就不再懷疑自己的錯覺,而心知肚明那種奇妙能力的存在。

這時我們又練到了〝內外相合的境界,因為我們練出了一個難以形容的〝軸心,這個中心具有能力,可進、可出、可吸、可吐,於實際運用之上,對於勁的收放拿揑方能掌控得宜,用勁不再那麼輕率、粗糙,而能精準、細膩,且深沉而厚實。此時練者將〝不動於中、不形於外,達到 先師爺所訓勉〝內不動、外不發的境界,不但合自己的勁,也能合對方的勁,可主動的〝牽動對方,亦可被動的〝捨己從人。可謂已〝陰陽合德,達太極之高級境界。此刻於太極之路已臻〝大成之地,已顯〝好手身段。已俱〝太極行家之氣度,我們的成績已有了八十分。可喜可賀。

已具〝好手身段還要練嗎?當然,練者已左右逢源、樂在其中、欲罷不能。

 

其五,昇華:

此階段在提鍊有形成無形,著重將〝力學(物質現象)轉入〝意學(精神現象),這開始有點難了,完成此一階段才顯〝妙手,但這些不太容易表達,表錯情或會錯意,反而害人,所以,就此擱筆。

 

江弦蒼  2015冬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兩儀小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